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重庆市江津区,1951年由煤炭工业部创办,1998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建成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示范中心,被中国青年报社和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组委会评为2016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普通高校创业示范中心”。
学校占地总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37.8万m2,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4000人,与澳大利亚堪培门理工学院联合举办双文凭国际合作教育,有在校学生82人,2017年招收乌兹别克斯和老挝的全日制留学生20人,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的76名学生到学校短期访学。学校开设有9个专业大类的50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8个、重庆市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和特色专业9个。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建设有校内实训基地(室)200个(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实训基地8个、实训室2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校外实习基地261个。
经国家煤监局、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劳动局(人社局)等部门批准,设有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重庆市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学校秉承“开拓、务实、奋斗、奉献”的学校精神,“砺苦谨信、惟精弘毅”的校训,“和谐敬业、求真务实”的校风,“德正学高、兼容并包”的教风,“立身笃行、见贤思齐”的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政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发挥学校在重庆区域经济和西南煤炭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持续均衡的专业布局,完善科学能动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塑造深厚和谐的学校文化,引领西南地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品牌。
2017年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各项办学条件均达到或超过国家高职院校设定的各项标准。见表1
表1 2017年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表
序号 |
学校基本办学指标 |
数据 |
1 |
生师比 |
16.40 |
2 |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64.72 |
3 |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36.29 |
4 |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
73.21 |
5 |
生均实践场所(平方米/生) |
8.31 |
6 |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 |
11.36 |
7 |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生) |
16.26 |
8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元/生) |
8544.21 |
9 |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
11.46 |
10 |
生均图书(册/生) |
66.22 |
11 |
生均年进书量(册) |
4.80 |
12 |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 |
25.62 |
13 |
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间) |
240 |
2017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汇总统计表如表2所示。
表2 重大办学成果汇总统计表
类别 |
赛项名称 |
一等奖(项) |
二等奖(项) |
三等奖(项) |
学生职业 竞赛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
4 |
8 |
4 |
全国行业竞赛 |
5 |
11 |
9 |
|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
10 |
9 |
13 |
|
合计 |
19 |
28 |
26 |
|
学生创新 创业竞赛 |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1项 |
|||
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1项 |
||||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竞赛中获金奖1项 |
||||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竞赛中获银奖2项 |
||||
教师获奖 |
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共38项 |
|||
学校获奖 |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
|||
学生专利 |
学生创新团队已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批9项 |
学校 2017 届专科毕业生共计 3869 人,分布在8个二级学院的44个专业,截止 2017 年 12月28日,已就业3810人,就业率为98.48%。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就业率见表3。
表3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学院 |
专业 |
全校合计 |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合计 |
3869 |
3810 |
98.48% |
|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
369 |
356 |
96.48% |
|
煤矿开采技术 |
77 |
74 |
96.10% |
|
矿井通风与安全 |
20 |
19 |
95.00% |
|
煤层气抽采技术 |
41 |
37 |
90.24% |
|
煤化工生产技术 |
27 |
26 |
96.30% |
|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
80 |
79 |
98.75% |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50 |
48 |
96.00% |
|
安全技术管理 |
74 |
73 |
98.65% |
|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382 |
367 |
96.07% |
|
矿山地质 |
34 |
30 |
88.24% |
|
水文与工程地质 |
72 |
71 |
98.61% |
|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
52 |
43 |
82.69% |
|
工程测量技术 |
115 |
114 |
99.13% |
|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 |
67 |
67 |
100.00% |
|
矿山测量 |
42 |
42 |
100.00% |
|
机械工程学院 |
464 |
464 |
100.00% |
|
矿山机电 |
53 |
53 |
100.00% |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75 |
75 |
100.00% |
|
数控技术 |
57 |
57 |
100.00%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12 |
112 |
100.00% |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67 |
167 |
100.00% |
|
信息工程学院 |
317 |
314 |
99.05% |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43 |
43 |
100.00%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29 |
129 |
100.00%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63 |
61 |
96.83% |
|
信息安全技术 |
31 |
30 |
96.77% |
|
移动通信技术 |
51 |
51 |
100.00% |
|
建筑工程学院 |
848 |
829 |
97.76%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145 |
143 |
98.62% |
|
建筑工程技术 |
316 |
309 |
97.78% |
|
工程造价 |
308 |
300 |
97.40% |
|
市政工程技术 |
79 |
77 |
97.47% |
|
财经与贸易学院 |
615 |
611 |
99.35% |
|
会计(涉外方向) |
161 |
159 |
98.76% |
|
会计电算化 |
119 |
118 |
99.16% |
|
营销与策划 |
108 |
107 |
99.07% |
|
物流管理 |
102 |
102 |
100.00% |
|
旅游管理 |
61 |
61 |
100.00% |
|
酒店管理 |
64 |
64 |
100.00% |
|
电气工程学院 |
404 |
402 |
99.50% |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121 |
120 |
99.17% |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61 |
61 |
100.00%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7 |
66 |
98.51%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58 |
58 |
100.00% |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49 |
49 |
100.00% |
|
应用电子技术 |
48 |
48 |
100.00%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470 |
467 |
99.36%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161 |
160 |
99.38% |
|
园林工程技术 |
144 |
143 |
99.31% |
|
产品造型设计 |
46 |
46 |
100.00% |
|
装潢艺术设计 |
55 |
54 |
98.18% |
|
装饰艺术设计 |
64 |
64 |
100.00% |
raybet雷竞技2017届毕业生中,男生2596名,占67.10%,女生1273名占32.90%,男女比例为2.04: 1,见图一。
图一: 男女生生源分布图
2.生源区域分布
raybet雷竞技2017届毕业生来自21个省,分布较广。其中重庆本地生源占82.35%,东南区域生源占1.63%,中部区域生源占1.09%,西南区域生源占12.02%,西北区域生源占2.92%,见图二。
图二 生源区域分布图
1.就业区域流向
学校2017届毕业生到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分布较广。其中到重庆市就业的占79.67%,到东南区域就业的占6.85%,中部区域就业的占1.38%,西南区域就业的占10.36%,西北区域就业的占1.74%,见图三。
图三 就业区域流向图
2.服务重庆情况
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79.67%的毕业生留在重庆市,在重庆市就业的,有71.97%的毕业生在主城区就业,见图四。
图四 服务重庆情况图
3.就业行业流向
23.44%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业”就业,18.07%的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建筑类、测量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建筑业”就业,机械类、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制造业”就业,计算机类、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就业,见图5。
图五 就业行业流向图
4.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raybet雷竞技2017届已就业毕业生主要到私营企业就业,占81.44%,到国有企业就业的占5.77%,有543人到500强企业工作,占一就业人数的14.25%,见图6。
图六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毕业生基于不同生源的就业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生源类型就业情况
生源情况 |
毕业生数 |
就业数 |
就业率 |
普通高中生 |
3432 |
3382 |
98.54% |
对口中职生 |
286 |
284 |
99.30% |
“3+2” |
151 |
144 |
95.36% |
合计 |
3869 |
3810 |
98.48% |
二级学院就业对口率及起薪见表5:
表5 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及起薪
二级学院 |
对口就业率 |
起薪(元) |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
80.71% |
4019 |
机械工程学院 |
92.43% |
4455 |
建筑工程学院 |
93.48% |
4427 |
信息工程学院 |
88.40% |
4478 |
财经与贸易学院 |
92.65% |
4295 |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82.75% |
4074 |
电气工程学院 |
86.91% |
4417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92.20% |
4336 |
合计 |
86.12% |
4348 |
注: 本表为统计数据,真实结果可能因样本选取而存在有差异。 |
以上数据看出,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对口率最高,这是符合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的,建筑工程学院和财经与贸易学院的专业对口率也很高,这是与他们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专业对口率最低,是因为目前煤炭行业不景气,导致需求的毕业生少。起薪最高的是信息工程学院,是因为信息工程领域的工资待遇比其他行业来说偏高。
为更加全面、客观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校委托了第三方调查机构对raybet雷竞技 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如下:
1.毕业生求职过程体验
2017届毕业生中有求职经历的学生比例为89.18%。
在“薪资福利”、“单位性质”、“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空间”、“个人性格及兴趣”、“工作稳定性”、“社会需求”和“家庭期望”等因素中,2017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关注“个人发展空间”因素,这是因为学生比较理性,更看重自己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其他主要关注因素依次为 “个人性格及兴趣”、“薪资福利”。
毕业生认为自己最大的求职竞争力是“交际能力”。在“心理素质”、“交际能力”、“所学专业”和“学业成绩”等求职竞争力因素中,毕业生认为自己最大的求职竞争力是“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毕业生认为良好的交际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其他主要关注的因素依次为“心理素质”、“学业成绩”,见表6。
表6 2017届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院系名称 |
求职竞争力 |
||
第一竞争力 |
第二竞争力 |
第三竞争力 |
|
财经与贸易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自信心 |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交际能力 |
学业成绩 |
所学专业 |
电气工程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自信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学业成绩 |
建筑工程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学业成绩 |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学业成绩 |
信息工程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所学专业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自信心 |
合计 |
交际能力 |
心理素质 |
学业成绩 |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少实践经验”,在“对口岗位少”、“就业信息少”、“就业信息质量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缺乏求职技巧”、“求职成本过高”、“就业歧视”、和“缺少社会资源”等可能遇到的困难中,最主要困难是“缺少实践经验”,这是因为毕业生在校时虽然有实践课程,能培养动手能力,但企业与学校的运作模式不同,学校实训与企业实作吻合性有一定的差异。
2.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量
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6个学院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校内招聘会”,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学校就业网站”,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专业求职网站”,见表7。
表7 2017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院系名称 |
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
||
第一渠道 |
第二渠道 |
第三渠道 |
|
财经与贸易学院 |
校内招聘会 |
招聘单位网站 |
教师亲戚朋友等他人推荐 |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校内招聘会 |
教师亲戚朋友等他人推荐 |
学校就业网站 |
电气工程学院 |
校内招聘会 |
学校就业网站 |
招聘单位网站 |
机械工程学院 |
校内招聘会 |
学校就业网站 |
招聘单位网站 |
建筑工程学院 |
校内招聘会 |
学校就业网站 |
教师亲戚朋友等他人推荐 |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
学校就业网站 |
校内招聘会 |
招聘单位网站 |
信息工程学院 |
校内招聘会 |
招聘单位网站 |
学校就业网站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专业求职网站 |
招聘单位网站 |
校内招聘会 |
总体 |
校内招聘会 |
学校就业网站 |
招聘单位网站 |
毕业生离校前获得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信息量集中在 10 条以内,其中,获得“5 条以下”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信息量的毕业生比例为 32.15%,获得“6-10 条”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信息量的毕业生比例为 36.53%,这是因为学生普遍能在获得10条以内的就业信息量后能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后就不太关注就业信息;获得“11-15 条”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信息量的毕业生比例为 14.37%;68.99%的毕业生离校前简历投递数量在1-10份,17.16%的毕业生简历投递数量为 11-30 份,这是因为毕业生普遍能在离校前投递简历投递10份内找到合适的工作,数据见表8。
表8 2017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量和简历投递数量(%)
院系名称 |
对口就业信息数量 |
简历投递数量 |
||||||||
5条以下 |
6-10条 |
11-15条 |
16-20条 |
21条以上 |
1-10份 |
11-30份 |
31-50份 |
50份以上 |
没有统计过 |
|
财经与贸易学院 |
30.77 |
37.73 |
15.02 |
6.59 |
9.89 |
67.77 |
17.40 |
4.21 |
1.65 |
8.97 |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27.91 |
26.58 |
16.28 |
6.98 |
22.26 |
72.76 |
12.62 |
3.65 |
0.66 |
10.30 |
电气工程学院 |
49.11 |
33.73 |
7.69 |
5.03 |
4.44 |
64.50 |
19.82 |
4.44 |
1.78 |
9.47 |
机械工程学院 |
31.60 |
39.75 |
14.07 |
4.44 |
10.12 |
74.07 |
14.07 |
3.95 |
0.99 |
6.91 |
建筑工程学院 |
24.25 |
35.33 |
15.87 |
6.59 |
17.96 |
71.71 |
15.57 |
3.29 |
1.05 |
8.38 |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
35.74 |
34.71 |
18.56 |
6.87 |
4.12 |
70.79 |
17.53 |
1.37 |
0.00 |
10.31 |
信息工程学院 |
37.22 |
35.34 |
13.16 |
4.14 |
10.15 |
63.53 |
21.43 |
3.01 |
3.01 |
9.02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30.71 |
45.45 |
13.27 |
2.46 |
8.11 |
64.37 |
20.64 |
4.67 |
2.70 |
7.62 |
总体 |
32.15 |
36.53 |
14.37 |
5.49 |
11.45 |
68.99 |
17.16 |
3.66 |
1.46 |
8.72 |
毕业生离校前获得的面试机会次数主要集中在“3次”。21.17%的 2017 届毕业生在离校前获得了“3 次”的面试机会,获得“8次以上”面试机会的毕业生比例为16.08%,获得 “5 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比例为15.70%,获得 “2 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比例为14.99%。见表9。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raybet雷竞技毕业生比较认可,毕业生基本上能在面试2,3次就能获得一个的合适工作,由于学校提供单位专场招聘会较多,许多同学选择多次面试,以方便自己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表9 2017届毕业生离校前获得的面试次数(%)
院系名称 |
面试次数 |
|||||||||
0次 |
1次 |
2次 |
3次 |
4次 |
5次 |
6次 |
7次 |
8次 |
8次以上 |
|
财经与贸易学院 |
0.73 |
6.41 |
13.55 |
18.86 |
11.54 |
16.85 |
7.69 |
2.56 |
2.20 |
19.60 |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1.66 |
18.60 |
17.94 |
18.27 |
12.29 |
11.96 |
4.65 |
1.66 |
1.00 |
11.96 |
电气工程学院 |
0.59 |
8.28 |
11.83 |
22.19 |
11.54 |
16.27 |
7.10 |
0.89 |
1.48 |
19.82 |
机械工程学院 |
0.99 |
8.89 |
20.00 |
23.70 |
14.07 |
16.54 |
1.98 |
1.73 |
0.99 |
11.11 |
建筑工程学院 |
3.29 |
11.08 |
17.66 |
23.35 |
11.68 |
13.77 |
5.24 |
1.05 |
1.80 |
11.08 |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
2.75 |
11.00 |
13.06 |
22.34 |
13.75 |
18.21 |
7.22 |
2.06 |
0.34 |
9.28 |
信息工程学院 |
0.38 |
7.14 |
10.53 |
18.80 |
13.53 |
15.04 |
4.51 |
3.38 |
1.13 |
25.56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1.47 |
5.16 |
12.29 |
20.15 |
12.04 |
17.44 |
4.18 |
2.95 |
1.23 |
23.10 |
总体 |
1.61 |
9.34 |
14.99 |
21.17 |
12.38 |
15.70 |
5.37 |
1.96 |
1.40 |
16.08 |
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显示,raybet雷竞技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的满意度高,对顶岗实习指导的满意度较高,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高,对校内教师的满意度高,对行业企业教师的满意度高,对学校学风的满意度高,对辅导员的满意度高,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较高,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较高,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对自己学习收获的满意度较高。
raybet雷竞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使“每一个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学校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学校落实教育部raybet雷竞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党政办公室、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的院长为成员的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就业工作;成立了由二级学院院长为组长,党总支书记(或副院长)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就业干事为成员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院制定的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各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寻求充分的就业机会;各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本班就业政策、信息宣传落实到位,组织、推荐、指导学生参加招聘会,让学生转变择业观,能让学生顺利就业。
学校先后制定了《就业工作管理规定》、《就业数据管理规定》、《就业工作考核办法》、《raybet雷竞技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辅导员加专业导师管理办法》等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系列文件,将就业队伍建设、信息管理、市场建设、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逐一完善,并通过“就业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就业目标、层层落实责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就业质量。
学校一直重视和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教育贯穿于三年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大一的专业教育、大二的就业指导和大三的就业动员中逐步得到实施。矿环学院、信息学院还安排了专业导师,是学生的就业观念得到了改善。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学校秉承“开拓、务实、奋斗、奉献”的乌金精神,“砺苦谨信,惟精弘毅”的校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生产一线,依托行业背景到最艰苦的矿山、地质和野外就业;积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应征入伍,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入伍人数连年上升。
学院组建了一支专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由48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组成,其中20人具有高级职称、22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90%的教师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教学督导室每一学期会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评估。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32学时、2学分以上)列入2017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修订学籍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开展毕业生GYB培训2期,创新创业讲座10场次。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在“挑战杯—彩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市级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6项;在全国“互联网+”大赛总决赛铜奖,重庆市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在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铜奖,居全市高职院校榜首。
2017年,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已入住创新创业团队25家,其中创业团队22家(含24家注册微企)、创新团队3家。创业团队主要涵盖文化传媒、技术服务、电子商务、家居装饰、手工艺术等行业,共带动学生创业就业近200人。年利润超10万元的学生创业企业和团队有3家。3家企业已经孵化成功,退出了孵化园。3家创新团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
建有毕业生信息资源库,及时更新数据,使学院各级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就业情况,做好监控,及时调整就业思路和改进就业工作方法。2017年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全校性招聘双选会,共有42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近20000个;各种专场招聘会190余场,其中学校组织了120余场企业专场招聘会,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了企业专场招聘会70余场,共提供岗位3200余个岗位;学校就业网站还发布了120多家企业的网上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000余个。全校总共提供了近600家次的企业招聘,提供岗位25000余个,在学校就业信息网发布了220余条单位就业信息。
学校建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制定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意见》。针对贫困生,一是进行调查、统计与核实,建立了困难毕业生档案,及时掌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二是实施个性化的就业帮扶,根据困难毕业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引导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为困难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保障信息的畅通。三是积极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做好困难毕业生的经济援助。针对残疾毕业生进行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区分情况,分类指导;高度关心、热心帮助残疾毕业生。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求职技能专项训练。通过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努力,raybet雷竞技家庭经济困难生1276人,就业1257人,就业率为98.51%,残疾学生8名,就业8名,就业率为100%,少数民族250人,就业244人,就业率为97.60%。
raybet雷竞技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近几年都在97%以上,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8%,随着重庆市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物流等行业大量需求应用技术人才,特别是重庆正加大力度,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信息产业等领域的重大投入,raybet雷竞技这几个类别的毕业生供不用求。随着前几年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关停并转和去库存的力度加大,对煤矿、地质类专业就业有一定影响,随着煤炭行业的回暖,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进一步增大,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煤炭属艰苦专业,学生报考积极性不高,现学生就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措施加大,房地产行业趋于稳定,从宏观上来说,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在缩小,因raybet雷竞技建筑类专业办学实力强、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效果好,建筑类专业的出口一直很畅。
raybet雷竞技制定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编制的原则意见》,依据学校确定的规模,结合专业的就业情况、招生情况、师资条件、实训条件、学生流失率以及重庆市支柱产业的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其中就业情况是各专业招生计划调整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参加顶岗实践锻炼,了解行业企业需求,通过走访企业、发放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调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raybet雷竞技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和企业最新的需求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适时调整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贴近企业需求,形成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每年各二级学院都要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到学校问诊把脉。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毕业生就培养环节、就业过程、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将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和第三方的调查反馈到教学部门,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
1.设立专职评价机构,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新设立质量评价处,以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为抓手,构建学校质量保证体系,从质量监控主体、监控层次和监控内容等三个层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的开放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考核、量化评价的质量建设局面。
2.加强课堂质量监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采用“五支三层”对课堂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评教。组建五支团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建立一支由各学院、各教学团队组成的同行评教团队;二是建立一支由省部级名师、校级名师、技能大师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名师评教团队;三是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学督导组成的督导评教团队;四是建立一支由校外和校内人员组成的混编评教团队;五是学生评教。实施三个层面监控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线上监控,主要负责对教师上传云平台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实用性、支撑性、关联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二是在线监控,各听课团队齐聚电脑前,实施非面对面听课和评价;三是线下监控,主要负责对课后学生答疑、作业批阅及讲评、课程设计或实训的适用性、现场紧贴性进行检查和评价。、
3.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新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建立了“校企共建、多元投入、保障基本、竞争创优”的实训室建设新机制。2017年争取到重庆市共享实训基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共享实训基地”专项建设项目,获得市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利用争取到的250万欧元德促贷款,建成了模拟矿井、建成重庆科普基地——地质陈列馆,近三年新建、扩建或改建18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室),调整和新增校外实习基地43个。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室)200余个,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60余个。开展了7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覆盖所有招生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8%以上。现学校申报的国家优质高职学校建设,未来三年学校将投入2.1亿改建、新建实验、实训室,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届时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技能技术型人才。